英国权威军事媒体《简氏防务》在2024年6月发表了一篇详尽报道,揭示了中国在过去11个月内(从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)共制造了超过70架歼-20隐形战机,使得中国空军现役的歼-20总数大约达到195架。根据这一生产节奏,预计截至2025年5月,歼-20的总量可能已增至约270架,超过了美国空军的F-22战斗机数量,成为继美国F-35之后,全球第二多的第五代战机。
尽管歼-20的生产速度极快,但为何中国并未加快其生产以全面取代四代机歼-16,反而继续大量制造并部署歼-16,这成为业内外讨论的焦点。实际上,歼-16战机拥有一些五代机无法轻易替代的独特优势,成为持续生产的重要原因。
展开剩余84%其中最关键的两个优势在于:歼-16的多用途作战能力和其外挂导弹挂架带来的更大导弹载荷能力。歼-20为了保持隐身性能,必须装备内置弹舱,这就限制了其弹舱尺寸和可搭载导弹的大小。而歼-16采用外挂导弹设计,能携带体积更大、类型更多样的导弹。
具体来看,歼-20的内置弹舱最大长度约为4.5米,这使得它最多只能搭载如霹雳-15这类长约4米的空空导弹。霹雳-15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,属于性能优异的大型导弹,但中国目前还在研发射程更远、尺寸更大的“霹雳-17”导弹。预计霹雳-17长度将超过6米,远超歼-20弹舱容量,无法被内置携带。
同样,歼-10C由于机体较小,也难以携带如此大型的霹雳-17导弹。因此,目前中国空军主要依赖歼-16来搭载这类超远程导弹,显著增强了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。
此外,歼-16的外挂挂架不仅能搭载超远程导弹,还能挂载多种类型的武器系统。比如反舰导弹鹰击-12,这款导弹长度达6.3米、直径75厘米,是歼-20无法适配的。即便歼-20能外挂鹰击-12,巨大的风阻也会极大影响其高速飞行性能。相比之下,歼-16采用翼身融合设计,能有效降低阻力,即便挂载大型导弹依然保持较好性能。
歼-16装备有多达12个挂点,最大挂载能力达12吨,几乎可以视为空中的“炸弹卡车”,具备强大的空战、反舰和对地打击能力。相较而言,歼-20则更专注于空中优势战斗,缺乏对地和反舰多样化作战能力,因此在多用途任务上的表现不及歼-16。
中国军方继续保持歼-16的大规模生产和装备,正是基于其多功能、强挂载和作战灵活性,这也解释了为何歼-20虽先进,却尚未完全取代四代机。
类似的战略也曾在美国上演。美国最初希望通过F-35隐形战机一举取代包括A-10攻击机、F-16和F-15等多种机型,打造全能战机。但现实证明,F-15在体积、速度和载弹量上的优势,是F-35无法完全替代的。最终美国重启生产F-15EX型战机,延续其多用途战机的服役寿命。
因此,像中国的歼-16和美国的F-15这类多用途大型战机,往往寿命更长,因为它们多担负次前线任务,对极端先进技术的依赖较低,空军能接受其“相对落后”的状态。
而歼-20则作为最前线的制空机型,技术要求极高。一旦有更先进的六代机服役,歼-20将很快退居二线。实际上,中国正在研发性能更强的六代机——歼-36,其空战能力预计将超越歼-20,进一步削弱后者的独特优势。
相反,歼-16因其多功能和挂载能力,即使六代机出现,也难以完全取代,预计它的服役周期甚至可能超过歼-20。这一现象与美国老牌轰炸机B-52的服役经历颇为相似。B-52自1955年服役至今,仍计划服役至2050年;而技术更先进但价格昂贵、更新乏力的B-2轰炸机则正逐步退役,由新一代B-21接替。
由此可见,军用飞机的服役时间并非完全由先进程度决定,任务需求和多样性才是关键。旧机型只要能发挥独特优势,仍能长期服役,甚至在某些领域保持不可替代的地位。
——
信息来源:
1. 中国军网·《将在战场活跃100年?美国称将升级B-52轰炸机发动机》
2. 环球网·《专家:歼16如小型导弹库 可携带新型超远程导弹》
3. 简氏防务·《特别报道:中国增设歼-20 隐形战斗机》
4. 战区·《中国歼-16 战斗机上出现大型 PL-17 空对空导弹》
发布于:天津市汇盈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